ferdinand 发表于 2024-1-19 11:39:13

噤口痢

<div class="post-jibing">
中医科检查

[*]简介
[*]原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痢疾之一。见《丹溪心法·痢》。亦称禁口痢。指患痢疾而见饮食不进,食入即吐,或呕不能食者。常见于疫痢、湿热痢重症。多因湿浊热毒蕴结肠中,邪毒亢盛,胃阴受劫,升降失常;或因久病脾胃两伤,中气败损所致。症见不思饮食,呕恶不纳,下痢频繁,肌肉瘦削,胸脘痞闷,舌绛,苔黄腻等。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辟秽、降逆、和阴、益气等法。《丹溪心法》创用人参、石莲、黄连一法,徐徐呷下。《医学心悟》治以开噤散。亦可用荷叶、陈仓米二味同炒煎服。《时病论》卷三:“大抵初痢噤口,为热瘀在胃口,故宜苦燥。若久痢口噤不食,此胃气告匮,……惟大剂参、术,佐以茯苓、甘草、藿香、木香、煨葛之属,大补胃气,兼行津液,乃可耳。”


病因

  日夜焦思,频动肝火,时当孟秋,心热贪凉,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显示全部
症状

  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带鲜血,后重甚剧,腹偶觉疼即须入厕,便后移时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进食,惟一日之间强饮米汤数口。其脉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
显示全部
诊断

  此肝火炽盛,肝血虚损,又兼胃气挟热上逆,是以下痢甚剧,而又噤口不食也。当治以滋阴、清热、平肝、降胃之品。……
显示全部
并发症

  将药如法服两剂,痢中已不见鲜血,次数减去三分之二。其脉左部较前和平,右部则仍有浮弦之象,仍然不能饮食,心中仍然发热,然不若从前之恶心,此宜用药再清其胃腑必然能食……
显示全部
治疗

  生杭芍(一两)生怀山药(一两)滑石(七钱)白头翁(五钱)秦皮(三钱)碎竹茹(三钱)甘草(三钱)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先用白糖水囫囵送服鸭胆子仁,再将余药煎汤……
显示全部
预防

  石膏为治外感实热之药,今此证未夹杂外感,何以方中亦用之?答曰U石膏为治阳明胃腑有实热者之圣药,初不论其为外感非外感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若有热则其气多不……
显示全部

[*]噤口痢
[*]噤口痢 知识
疾病部位


[*]腹部
疾病科室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科
[*]消化内科
[*]内科
疾病症状


[*]痢疾样大便
[*]痢疾
疾病检查


[*]粪便菌群失调
[*]粪便粘液
[*]粪便血液
[*]粪便菌群失调
[*]粪便粘液
[*]粪便血液
[*]粪便脓液
[*]粪便白细胞
相关疾病


[*]腹泻
[*]暴痢
[*]小儿中毒型痢疾
[*]志贺菌病
[*]阿米巴痢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噤口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