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回复: 0

着色芽生菌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01
发表于 2024-1-20 0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post-jibing">别名:黄色酿母菌病,着色霉菌病
中医科检查

  • 简介
  • 原因
  • 症状
  • 诊断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着色芽生菌病


  •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芽生菌病


  • 芽生菌病
  • 芽生菌病
  • 洛博芽生菌病
  •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又称为着色霉菌病,是由一组暗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出现棕色分隔厚壁孢子为特征的慢性、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偶见播散。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一组暗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出现棕色分隔厚壁孢子为特征的慢性、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裴氏着色霉、疣状瓶霉和卡氏枝孢瓶霉,后者在我国……
显示全部
症状

  患者以农业劳动者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常有皮肤外伤史。主要侵犯暴露部位,常见于下肢下1/3部和足部,其次为臀部、颈部、前臂等处。手、颜面、躯干同时亦有出现。黏膜……
显示全部
诊断

  1.疣状皮肤结核 损害虽呈疣状增殖,但有粟粒样脓肿,周围有褐色浸润,中央往往残留网状瘢痕,真菌检查阴性。2.孢子丝菌病 本病有呈疣状者,多见于手及前臂,多数结节……
显示全部
并发症

  偶有引起脑脓肿或脑膜炎的病例报告。……
显示全部
治疗

  (一)治疗 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痊愈。1.局部治疗 手术切除适用于小面积皮损。损害面积广泛者切除后需植皮。两性霉素B皮损内注射(每5mg加2%盐酸普鲁卡因1……
显示全部
预防

  注意皮肤卫生,避免外伤。有可疑感染时,及时诊断处理。……
显示全部

  • 芽生菌病
疾病部位


  • 其他
  • 全身
  • 皮肤
疾病科室


  • 中医科
  • 皮肤科
疾病症状


  • 结节
  • 丘疹
疾病检查


  •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血常规
  •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血常规
  •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 芽生菌补体结合试验
相关疾病


  •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 着色真菌病
  • 副球孢子菌病
  •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 芽生菌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猪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

GMT+8, 2024-6-17 09:31 , Processed in 1.167103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