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肥皂核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23: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大辞典》:肥皂核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éi Zào Hé
【别名】肥皂子(《药材学》)
【来源】为豆科植物肥皂荚的种子。9~10月间采取果实,干燥后剥取种子,晒干,置干燥处,防蛀。
【性状】干燥种子呈类球形,一端略狭尖,长1.5~2厘米,阔1.5~1.8厘米,厚1~1.2厘米。外皮黑色,光滑,种脐位于尖端呈棕色点状。剥开种皮,见白色子叶2片。以个大、黑褐色、饱满坚实、有光泽、无霉蛀者为佳。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吐顽痰,治风秘,下痢,疮,癣。
①《纲目》:"除风气。"
②《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
③《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
④《本草求原》:"吐顽痰。"
⑤《药材学》:"治风湿,下痢,疮癣,淋疾。又用为祛痰剂、利尿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肥皂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Féi Zào Hé
【英文名】Seed of Chinese Coffeetree
【别名】肥皂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取果实、有光泽者为佳。
【原形态】肥皂荚 乔木,高5-12m,无刺。二回羽状复叶,具羽片6-10;小叶20-24枚,矩圆形至长圆形,长1.5-4cm,宽1-1.5cm,先端圆或微缺,基部略呈斜圆形,两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或带紫色;花西风下垂;花萼长5-6mm,有10脉,密被短柔毛,裂片5,披针形;花瓣5,较萼略长;雄蕊10,5长5短;子房长椭圆形,无毛,无子房柄。荚果长椭圆形,长7-12cm,宽3-4cm,扁或肥厚,具种子2-4颗。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岩边或村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一端略狭尖,长1.5-2cm,宽1.5-1.8cm,厚1-1.2cm。外皮黑色,光滑,种脐位于尖端,呈棕色点状。剥开种皮,见白色子叶2片。以个大、黑褐色、饱满坚实、有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半乳甘露聚糖胶(galactomannan gums)。
【性味】甘;温
【归经】肺;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通便;利尿;杀虫。主顽痰阻塞;大肠风秘;下痢;淋证;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除风气。
2.《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
3.《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
4.《本草求原》:吐顽痰。
5.《药材学》:治风湿,下痢,疮癣,淋疾。又用为祛痰剂、利尿剂。
【摘录】《中华本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9 06:20 , Processed in 1.038069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