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症传染科检查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
免疫缺陷
- 免疫缺陷
- 抗体免疫缺陷病
- 联合免疫缺陷病
- 免疫缺陷性肺炎
- 免疫缺陷者肺炎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 小儿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小儿普通易变型免疫缺陷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葡萄膜炎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淋巴瘤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 小儿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故被称为超级癌症。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自1981年美国报道发现一种能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力的反转录病毒后,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先分离出一株病毒,当时命名……
显示全部
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10年。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与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有关。通常感染HIV之初,可有一个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然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无……
显示全部
诊断
诊断 我国为防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需要,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借鉴WHO和美国CDC的有关HIV感染分类和AIDS诊断标准,于1996年制定了我国HIV感染和A……
显示全部
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1)原虫感染:①弓形体病: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②隐……
显示全部
治疗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1.一般治疗 根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播……
显示全部
预防
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通过性接触、注射途径、血或血制品及围产期传播,尤以注射吸毒和性传播更为严重。预防原则是避免直接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泪水、乳……
显示全部
疾病部位
疾病科室
疾病症状
- HIV感染
- 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
-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
- HIV感染
- 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
- 上呼吸道和口腔存在大量定植菌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反复肺炎
- 反复感冒
- 免疫缺陷
- 免疫损害
- 关节疼痛
- 恶心与呕吐
疾病检查
- 血常规
- T8淋巴细胞亚群
- T4淋巴细胞亚群
- 血常规
- T8淋巴细胞亚群
- T4淋巴细胞亚群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 自身抗体定量四项
- 免疫球蛋白三项
- 自身免疫性疾病14项
- 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抗体(抗-HLA-DR)
- T细胞花环形成试验
相关疾病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肾损害
-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 潜伏梅毒
- 吉特林综合征
- Nezelot综合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