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回复: 0

麦门冬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10: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妇人大全良方》麦门冬汤

妊妇伤寒,壮热呕逆,头疼,不思饮食,胎气不安。
人参 石膏(各一两) 前胡 黄芩(各三分) 家葛根 麦门冬(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枣二个,淡竹茹一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麦门冬汤
下载:《妇人大全良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下气止逆,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方。
麦门冬汁(三升) 半夏(一升) 粳米(二合)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治劳复气欲绝起死人方。
麦门冬(一两) 甘草(二两) 京枣(二十枚) 竹叶(切,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绵滴汤纳口中用之有效。
治食劳方∶
面二升煮取汁服之。
又方 杏仁五十枚,以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
欲令病患不复方∶
烧头垢如梧桐子大,服之。
治伤寒瘥后一年,心下停水不能食者方∶
生地黄(五斤) 白术(一斤) 好曲(二斤)
上三味合捣,令相得,曝干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论曰∶妇人温病虽瘥,若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病。
其人身体重,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 (一作膜来),四肢(一云膝胫)拘急、小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瘥后数十日,有六人奸之皆死。
治妇人得病易丈夫,丈夫得病易妇人方∶
取女人中 近隐处烧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女人病可取男,一如此法。
治交接劳复,阴卵肿缩,腹中绞痛便欲死方∶
取所交接妇人衣服,以覆男子立愈。
令病患不复方∶
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中衣带一尺烧,以酒若米饮汁服之。
治男子新病起近房内复者方∶
取女人月经赤帛烧服方寸匕,亦治阴卵肿缩入腹绞痛欲死。
治病后发乱不可理,通头法∶
生麻油二斤,将头发解开安铜沙罗中,用油淹渍之,细将钗子理发斯须并自通矣。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治凡下血虚极方。
麦门冬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一两) 牡蛎 芍药 阿胶(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麦门冬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
麦门冬(去心) 香白芷 半夏(汤洗去滑) 竹叶 甘草(炙) 钟乳粉 桑白皮 紫菀(取茸) 人参(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两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为风所复,则反腹胀,溏泄肠鸣;甚则大溪绝者死。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治上焦伏热,腹满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入,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
麦门冬(去心) 生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两)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橘皮 人参 葳蕤(各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陈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热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喘急,咽喉不利。止逆下气。
麦门冬(去心,一两一钱) 半夏(汤洗,六钱一字) 人参(一分) 甘草(炙,一分) 粳米(二钱)
上为粗散。每服四大钱,水三盏,枣二个,煎六分,去滓,空心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麦门冬汤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集注】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不惟无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又有贝母之名,谓肺藉其豁痰,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者,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润肺,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五十枚(姜炒) 粳米五十粒
麦门冬汤,解之者多谈玄理,予则谓初起便见喘满,则明是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水溢高原也。拟以桑白皮、栝蒌皮、苡仁米等代之,亦未为不可。
引用:《医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粳米三合
半夏之性,用入温燥药中则燥,用入清润药中,则下气而化痰。胃气开通,逆火自降,与徒用清寒者,真有霄壤之别。
引用:《医方论》麦门冬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瘴疟指南》麦门冬汤

治 瘴.神清目开.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声身热.
麦冬(去心) 人参 白术 陈皮 川芎 半夏 当归 肉桂 乌梅 大附子 甘草 茯苓(去皮)
上加姜三片.水煎温调.黑神散服.
瘴若神昏直视.不知人事.痰响者属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响能饮食.惟不能出声.此邪热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窍.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缓火邪以补脾救元气.门冬解心肺之热.乌梅生津以收外泄阳气.归芎以行散上窍之血.血得热则行.故用桂附之热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阳下入阴分.再调黑神散.以驱逐其血.血散则心肺之窍开.而声音出矣.
引用:《瘴疟指南》麦门冬汤
下载:《瘴疟指南》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足)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麦门冬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麦冬(七两) 半夏(一两) 人参(四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麦门冬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去六升,温服─升,日三,夜─服。
霖按∶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良法。海藏去半夏加竹叶,治房劳复气欲绝者佳。
引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麦门冬汤(《金匮》)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chm pdf 电子书 


《医述》麦门冬汤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者,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有贝母之名者,谓肺藉其豁痰,知豁痰为肺之母也。然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助润肺。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矣。(喻嘉言)
引用:《医述》麦门冬汤
下载:《医述》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集注】
周扬俊曰:喻昌云:此胃中津液枯燥,虚火上炎之证,麦冬汤乃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不惟无益,而反害之。凡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即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者,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有贝母之名者,谓肺藉其豁痰实,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补中气,大生津液队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圆主之。
【注】
咳逆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是寒饮冲肺,射干麻黄汤证也。咳逆上气,咽喉不利者,是火气冲肺,麦门冬汤证也。今咳逆上气,惟时时唾浊,痰涎多也。但坐不得卧,气逆甚也,此痰气为病,非寒饮亦非火气。主之以皂荚丸者,宣导其痰,通达其气也;佐枣膏之甘,以药性剽悍缓其势也。
【集注】
程林曰:浊唾壅塞于肺,则不得卧,故时时唾浊也。皂荚味辛咸,辛能散,咸能软,宣壅导滞,利窍消风,莫过于此。故咳逆上气,时时唾浊,坐不得卧者宜之。然药性剽悍,佐枣膏之甘,以缓其药势。
魏荔彤曰: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则较重于喉中水鸡声音矣。声滞者,挟外感之因,唾浊则内伤之故,但坐不得卧,而肺痈之证将成矣。是上焦有热,痰血包裹,结聚成患,不可不急为宣通其结聚,而后可津液徐生,枯干获润也,皂荚丸主之。皂荚驱风理痹,正为其有除瘀涤垢之能也。咳逆上气,时时唾浊,胸膈恶臭之痰血已结,可不急为涤荡,使之湔洗不留乎?如今用皂荚澡浴以除垢腻,即此理也。用丸俾徐徐润化,自上而下,而上部方清,若用汤直泻无余,不能治上部之胶凝矣,古人立法诚善哉。此为预治肺痈将成者主治也。
引用:《医宗金鉴》麦门冬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麦门冬汤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集注】喻昌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不惟无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又有贝母之名,谓肺藉其豁痰,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者,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润肺,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引用:《医宗金鉴》麦门冬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麦门冬汤

麦门冬 六钱 人参 三钱 半夏 六钱 炙草 三钱 粳米 四钱 大枣 六钱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
中气不足,相火与金气不能顺降。相火刑金,肺液受伤。降气更衰,故气上而不下,咽喉不利而作干咳。参草米枣补中气,麦冬润肺降气,半夏降胃以降肺也。此与麻黄姜辛之治法,是相对的。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麦门冬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5 00:13 , Processed in 1.619327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